为什么要学佛?学佛是为了什么?
为什么要学佛?
学佛是为了救度众生,而不是为了自己。
只有救度众生,你才能达到更高层次,提高境界。
果位越高,救度众生的境界就越高。
如果你只知道救自己,那你实际上就没有能力去救度众生、做功德了。
比如你每天给自己念经,其实你欠自己太多的债,根本没有时间还。
怎样才能获得功德呢?如何救度众生?就好像你赚的钱都用来还债了,你怎么有钱去帮助别人呢?
救度众生是我们的目标。
如何救度众生?首先,我们要消灭邪恶,树立正义。
只有消灭邪恶的东西,也就是消灭不健康的东西,我们的心里才能树立正能量。
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事是不对的。
所以,我们必须把思想中一切肮脏的东西都去掉,才能变得正。
当你除恶立正的时候,你的智慧就会逐渐和谐。
在佛教中,它被称为定、慧、圆明的现象。
就是说,你静下来之后,你的智慧就打开了,你就变得和谐、明白了。
比如:有的人看脸就知道聪明,但智商有问题的人看脸就知道傻。
鼎辉、圆明的形象非常重要。
这是你们破恶立义的结果。
口才没有什么错,只是用嘴说话,智辩而已。
比如说,你在救人、劝人修心,但你不会说话,如果你没有能力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,一切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清楚。
如果事实清楚的话,给你。
有能用嘴说话的能力,就叫口才。
没有障碍就意味着没有障碍。
你去弘法,如果你不会说话,你怎么能弘扬佛法呢?必须是无瑕的,就是你的口能够很好的表达佛法,没有任何障碍。
这非常重要。
一个人要弘扬佛法,必须有很多本领,必须有智慧,必须有无畏的精神。
勇气意味着忘记自己,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。
如果这个人说法,无论是正确的解说,还是介绍,其实都是妙法。
说得对就是说得正确、坚定,直接告诉你什么可以做,什么不可以做。
为什么我们这里用寅朔,寅朔叫不过今天,如果你想和这个人深入的交谈,你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引导他醒来,如果你用正常的方法不能让他醒来,你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。
也就是说,今天你要跟这个人说话,让他信佛念经,有时候你应该引导他思考。
例如,医生告诉病人,他的病如果治疗不当,将来会酿成大病。
这位医生说得对。
但一个正常的医生不应该这么说,因为如果你这么说,病人会感到害怕和压力。
有的病人你不能告诉,但有的病人你必须告诉,因为有的病人就是不告诉医生,医生明白,不相信。
医生,如果你不认真对待这件事,你就不会认真对待你的病。
该正确的解释和介绍都是很好的方法。
如果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救度众生,哪怕是一点教法入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,因为当你真正要救度这个人的时候,你必须用尽一切方法来达到你的目的,但是必须有一个原则,那就是:正主因,即主种的因与果。
如果根源是对的(即出发点是好的),再解释一点也没关系。
人必须有信仰。
如果他们的意图是正确的话,将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。
我给弟子们讲一下佛法的基础知识。
中根或下根的人,听到佛法时,会有很大的反应。
“大反应”是现代用语,指那些根系一般或较低、修为一般、不太好的人。
人们被称为中根和下根的人。
根就是你的根,你前世带来的修行会有很大的恐惧,就是恐慌听佛的教诲。
就像师父讲一件事一样,基础很浅的人一听就会害怕。
当你有思想和表达时,你的基础就很肤浅。
当你给中下等能力的人说法,劝他学佛的时候,他们会惊讶:“原来世界上有这样的事”,然后他就知道了。
害怕的。
当你说服他们学佛的时候,他们会感到惊讶,只是让他们感到有点害怕。
比如:一个人经常杀动物,你告诉他某某是因为他经常杀动物,那又怎样?他听后先是一愣,然后就害怕了。
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做这些事情了。
你这样做救了他吗?这些方法必须是中下根的人才能用,所以只有充分了解、觉醒后才能改变。
老子说:“下士闻道而笑,不笑则不足以为道。
”也就是说,对于缺乏理解、知识肤浅的人来说,听到“道”就会笑个不停,表现出不屑和蔑视。
语气讽刺,是因为“道”的理论深奥难懂。
如果每个人都能容易地理解和接受,那还不够称其为“道”。
很多佛法的教义,其实都是修心学佛的方法。
只是名称不同。
师父教你如何做人、如何处事:
平静是处事第一法。
谦虚地退却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方法。
宽容是为人处世之道。
逍遥自在,是养心之道。
龚路引真言,法妙
为什么要日行一善?
佛陀教导我们要行十种善事。其中与身有关的三善业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;与口有关的四善业:不妄语、不二语、不用言语;与口有关的善业有四。
严厉的话,不。
思想行为有三种:不贪、不嗔、不邪见。
往生阿弥陀佛净土,是诸佛教法的最终目标。
十善道是佛陀教导和帮助众生获得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方法。
善恶有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:利益众生的就是善,利益自己的就是恶。
所以佛陀教导我们:“昼夜修行善法”,心就会善;“日夜修行善法”,心就会善;“思善法”,思想就会善;“随行善法”,你的行为就会是善的。
“没有任何不良行为干扰的余地。
”只有邪恶彻底消灭,善事才能修成圆满。
思想、言语和所有活动在发生时都是事物,其后果就是业力。
所以,做善事就叫善业,做坏事就叫恶业。
十种善法之业,各甚深广大,从始至如来皆可学。
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,认为这是一件小事,这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困难。
实践;要知道,成就十善事,就是无上菩提,圆满佛果。
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决定成功。
现代社会的佛教徒野心太大,忽视了基础。
有的人了解了一点佛法,认识了几个法师之后,就变得狂妄自大;有的人修了一些佛法,念了几句咒,念了几部经,就变得狂妄了。
还有一些人既学佛又造恶业。
他们欺骗自己和他人,认为这是一种方便的方法,不会招致报应;还有一些人为了发展事业、升官发财而修行佛法,祈求法师加持;还有一些人修行很精进,却发不出善念。
对周围的不幸非常冷漠和不同情等等。
佛陀教导我们要作十善事,不要作十恶事。
在空中,不能放在地面上。
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说得很清楚:舍利弗。
一切众生皆闻之。
你应该发誓。
我希望出生在那个国家。
所以呢?我将能够与所有这些好人相聚。
舍利弗。
要想有好的根基和运气,是必不可少的。
出生在那个国家。
现代社会,有很多人在念佛、祈求往生净土的时候,没有头脑地念佛,他们就像凡夫俗子一样,不知道该选择什么,该做什么。
他们没有善恶的概念,几乎没有善根功德,未受佛法利益,身体有病,事业不顺,家庭不稳,命终。
,业力出现,善行往往会中断一段时间,正念不能生也不能灭。
不幸的是,恶业将会消失。
所以,现在我们学佛,一定要从根本开始,从行善、为他人着想、走菩萨道开始。
俗话说,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
重要的是,我们应该每天从身、语、意做一件善事。
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把小善事积成大善事,把小善事立为大善事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的善业就会圆满,恶业自然就会减少。
念佛,往生西方净土,你就会往生!珍惜机会,每天关注这份好工作,坚持做好工作,坚持填表,改变你过去好高骛远、忽视基础的毛病。
多做善事,认真学佛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受益匪浅。
这样,我们的心行就会一致,善行善念就会与往生净土的愿望结合起来。
在西方,如果我们合掌念佛,就一定会往生。
行善事三遍。
三做好事,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行善之法。
很多同修都想行善、学佛。
但一旦做了,就非常困难了。
它总是来来去去,有时我会想起,有时我会忘记。
对于此事,世尊在《缘起经》中是这样说的:国王如是世尊所说。
十善业。
心之三路。
很难支持。
我应该怎么办?确保没有遗漏任何。
《缘起经》不能解释心的三法:嫉妒、嗔恨、慢慢、邪见。
它比通常谈论的贪、嗔、痴更详细。
佛告诉国王:世间的心。
比如猴子。
被烦恼之风所感动、转动。
是故欲修十德者,刻不容缓。
佛陀告诉波斯匿王,世间人的心都是粗暴的,难以控制,就像猴子一样。
他们容易受到各种烦恼的影响,所以不能长期行善。
容易丢失。
欲修十善业。
时间限制为三个小时。
三点钟是什么时候?从早上到晚餐。
它被称为ThuongThach。
饭后。
它被称为TrungThach。
行百步时。
名字挂了。
步行一百步的时间大约是五分钟。
受受十善法。
随你便吧。
一会儿。
会保护你的心。
谨守三戒。
没有订单被遗漏。
这就叫做修习十善事。
如果你想修行善事,就根据你的忍耐力选择停留在上、中、下的时间。
在此期间,要护心、持三戒。
别错过了,这叫修十善业。
释迦牟尼佛在这里教导我们如何行善。
由此我们知道,做好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。
良好的工作习惯需要一步步培养。
在选定的时间里,无论是五分钟,无论是一小时还是早晨,要守护你的心,不要犯贪、嗔、痴、嫉妒、慢、邪见,更不要做其他这样的行为和言语。
。
我们每天都要这样做,而且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。
只有这样,才能逐渐养成做好事的习惯。
还需要注意的是,在此期间你只能专注于十善行并保护自己的思想。
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。
我不会念咒,也不会念佛。
有些人可能不明白,问为什么?因为很多人学佛的顺序都搞乱了。
方法不清楚。
想知道经文中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吗?善男子、善女人,念佛。
如果你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,念佛的功效不会很大,也不会立即得到佛经中所描述的各种利益。
只能算是种下了一颗特殊的种子,但我们无法确定何时才能结出果实。
但如果你已经有了做十善事的习惯,那么即使你只是念佛,也就像在沃土里播下种子一样,种子立刻就会发芽、生长、开花、结果。
所以学佛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忏悔改变自己的习惯,然后养成行善的习惯。
稍后我们才能讨论如何练习。
如果我们天天念佛、念咒,佛名停了,十恶依旧,就不能得到佛法的殊胜利益。
所以修十德是学佛的第一步,学佛的第一步,如果你做得不好,即使你天天念佛、念咒、烧香、供养。
将无法做到。
被认为是佛陀的弟子。
同样的,如果十恶习没有改变,那么我们每念佛、念咒,就会夹杂着贪、嗔、痴的杂质。
我们得到的不会是我们期望的结果。
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专注于善行并练习保护我们的思想。
养成十个好习惯。
在这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忏悔,分析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,并加以改进。
然后,如果我们在五分钟内变得更加熟练,我们可以延长时间或增加次数,比如我每天早上、下午、晚上增加五分钟。
这取决于您的具体情况。
时间应逐渐延长至一小时。
当我们变得成熟了,我们就会喜欢做好事,因为做好事是最快乐的。
当时间延长到半天的时候,就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生活。
剩下的半天,我会不自觉地保持十件善事。
这就是习惯的力量。
万事开头难,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认真保护自己的思想和行动,所以不知道行善的喜悦、行善的快乐。
但只要我们开始,很快我们就能体验到行善的最快乐的感觉。
修炼是一件快乐的事。
因为释迦牟尼佛说因果的道理是:苦就会有苦。
及时行乐。
所以,修炼不是找困难,而是找快乐。
也许有人认为,做这样的善事,功德很小吧?波斯匿王也有这样的忧虑,所以他替我们问佛这个问题。
国王如世尊所说。
修十善业的人,只限于三次。
其功德甚小。
多么幸运啊。
佛告诉国王:人们修习十善业。
尽管赛季很短。
回报是巨大的。
为什么。
心三诫。
很难捍卫它。
虽然它持续的时间很短。
报应无量。
比如,有的人积柴一百年。
用火将其烧掉。
是的…灭绝了。
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知道。
趁年轻,多做点好事。
能灭无量恶业、重罪。
另一个例子是聚火。
更加努力地工作。
几秒钟内着火。
火的力量。
它可以燃烧世界各地的植被和森林。
你所要做的就是休息。
国王应该知道。
人们修习十善业。
再次也是如此。
一片的工作。
能灭无量恶业、重罪。
能够让事情发生的人。
菩提芽生长。
种子成为因。
逐渐发展。
才能成佛。
释迦牟尼佛说,因为三世心难忍,所以修行虽然短暂,但所取得的成果却是不可估量的,就像有的人积攒数百年的柴火,可以在火中燃烧一样。
少量的善行可以消除无数的恶业。
只有这样,无上菩萨芽才能逐渐发芽生长。
最终成佛。
世尊已经很清楚地教导我们,十德是无上菩提的开始,是成佛的基础。
据说一盏灯可以驱散一千年的黑暗。
你要学佛,真正学佛,首先要学十德。